美財長表態:落后兩代的AI芯片才能賣給中國
關鍵詞: Blackwell GPU 美國芯片出口管制 人工智能芯片 英偉達
日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CNBC采訪時強調,Blackwell GPU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核心硬件的尖端產品,是“英偉達皇冠上的明珠”,僅在其技術性能落后于美國本土最新產品兩代,甚至四代后,才可以被出售給中國。
白宮周二表示,特朗普政府目前不打算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其最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Blackwell。
白宮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至于最先進的芯片,比如Blackwell芯片,我們目前沒有興趣將其出售給中國。”
這些言論與特朗普總統上周日發表的言論遙相呼應。當時他宣稱,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生產的最先進的芯片將保留給美國公司使用,并阻止其流入中國和其他國家。
作為英偉達公司最新一代旗艦產品,Blackwell系列GPU采用雙芯片多芯片模塊(MCM)架構,集成2080億個晶體管,在計算性能與能效比方面實現對前代產品的跨越式突破。鑒于英偉達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近90%的市場占有率,該產品已成為美國維持技術霸權地位的關鍵載體。
這種 "選擇性技術封鎖" 策略暴露了美國政策制定者的矛盾心態:既試圖通過構筑技術壁壘,系統性抑制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又擔憂過度管制導致美國企業喪失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半導體消費市場。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數據,全球芯片市場需求重心正逐步向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等成熟制程領域轉移,而中國在成熟制程芯片領域已形成顯著競爭優勢——2024 年前11個月,中國集成電路出口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3%。
進入2025年之后,這種勢頭依舊不減。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其中集成電路產量3819億塊,同比增長8.6%。出口方面,集成電路出口量高達2653億個,同比增長20.3%,標志著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全球價值鏈地位不斷提升。
從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視角分析,短期內先進算力資源供給受限將對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高端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一定制約,延緩部分前沿技術應用的產業化進程。但長期來看,外部技術封鎖正成為驅動本土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華為昇騰、寒武紀等本土企業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持續取得技術突破,部分產品性能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并通過開源生態建設形成成本優勢。
對美國半導體企業而言,嚴格出口管制政策的負面效應已逐步顯現。盡管英偉達通過推出 "特供版" 產品維持在華業務,但Blackwell GPU的出口限制仍可能削弱其全球市場主導地位。考慮到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消費市場的增長潛力,美國企業面臨的市場替代風險正持續上升。
據11月6日《金融時報》報道,英偉達CEO黃仁勛在《金融時報》舉辦的未來AI峰會上發表了迄今為止最直率的評論。他表示,“中國將贏得這場AI競賽”,而這一判斷得益于中國更低的能源成本和更寬松的法規所營造的競爭優勢。
他還在峰會上還批評了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認為這些國家正被悲觀的“犬儒主義”(cynicism)所拖累。犬儒主義指的是一種不信任他人的心理態度。他呼吁,“我們需要更多樂觀精神。”
貝森特提及的 "未來政策調整空間" 雖暗示出口管制存在動態調整可能,但其前提條件始終圍繞維護美國技術領先地位展開。正如美國前商務部長雷蒙多所指出,出口管制僅能延緩技術擴散進程,無法從根本上遏制技術創新趨勢。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持續排名上升,正是對外部技術封鎖的有力回應。
責編:Lefeng.s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