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8.44億元出讓硅谷數模14.31%股份
日前,上海產權交易中心一則掛牌信息引發半導體行業關注 ——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正式啟動硅谷數模(蘇州)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14.31% 股權的轉讓程序,掛牌作價8.44億元,對應公司整體估值約59億元。

回溯股權脈絡,大基金早在2016年便深度參與硅谷數模前身資產收購,聯合山海資本以5億美元收購美國Analogix Semiconductor,通過匠芯知本承接核心資產,直接持股比例達14.31%,成為發行前第二大股東。從交易細節看,此次轉讓對應估值較2024年科創板IPO申報時的151億元折價61%,也低于2022年Pre-IPO融資時的65億元投后估值,以2022年扣非凈利潤0.58億元計算,PE約102倍,雖高于行業平均,但顯著降低了接盤門檻。
從股權結構影響來看,截至掛牌前,硅谷數模股東已達51家,大基金、廣州灣區半導體產業集團和芯鑫租賃關聯的上海鑫錨,分別以 14.31%、13.85%和8.87%分列一、二、三位。此次大基金退出后,前三大股東持股均不足 15%,公司無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的分散格局將繼續保持,為后續產業資本入駐預留空間。

大基金選擇此時退出,外界分析認為原因有三:其一,估值窗口期適配,59億元的掛牌價既避免了高估值下的轉讓難題,也為產業資本提供了合理的入場機會,符合大基金“適時兌現收益”的操作邏輯;其二,賽道優先級切換,硅谷數模主營消費電子領域的高速傳輸芯片(PC、顯示器場景占比超 70%),雖參與DP/USB國際標準制定,但并非當前“卡脖子”核心環節,而2025年模擬芯片行業復蘇主線集中在汽車電子、AI互聯領域,與大基金二期“聚焦制造、設備、材料”的方向存在偏差;其三,投資周期閉環,從2016年入局到2025年退出,9年培育期已讓企業技術成熟、市場地位穩固,符合大基金“培育 - 壯大 - 退出 - 再投資”的良性循環,此前其從長電科技、中芯國際等成熟期企業減持的操作也印證了這一邏輯。

在接盤方預期上,產業資本成為主流候選。硅谷數模客戶涵蓋三星、LG 等國際消費電子品牌,TCL科技、京東方等面板企業既有保障芯片供應的需求,也可通過技術協同拓展VR/AR、智能汽車新場景;深創投等早期投資方也可能通過聯合收購增持,強化對企業的影響力。
責編:Lefeng.s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