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正向我們走來!
關鍵詞: 6G 終端應用,標準制定,頻譜資源,專利申請
“預計從2030年起,6G將在中國及歐洲、印度、日韓、美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率先商用;到2040年,全球6G連接數有望突破50億。”11月13日,在2025年6G發展大會上,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發布的這一預測,讓6G時代的輪廓愈發清晰。
本次大會以“智聯全球,共建6G技術創新生態”為主題。與會專家認為,作為未來十年重要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6G將實現通信、感知、計算、智能多技術融合,服務對象從人、機、物拓展到智能體,服務空間延伸至空天地一體,最終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愿景。
終端與應用雙升級
“今年是6G標準化研究全面啟動之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6G正處于技術創新加速、產業方向清晰的關鍵階段,亟須全球產學研用各方凝聚共識、緊密合作。”
終端創新是6G生態構建的核心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AI手機將引領智能手機換代,其端側大模型嵌入操作系統(OS)帶來的革命性體驗,將激活萬億元規模產業。預計2028年,全球AI手機將占智能手機出貨量的54%。在此基礎上,具備感知、記憶、規劃能力的智能體手機,以及解放雙手的AI眼鏡等外設將加速普及。
鄔賀銓表示,AI與擴展現實(XR)的深度融合將成為6G的重要驅動力,推動用戶從“觀看視頻”轉向“進入視頻”。在產業應用層面,6G將實現面向消費者(2C)與面向企業/行業(2B)協同發展。當前,移動運營商2B投入占比近2/3,年收入增長6%,已成業務增長點。6G時代,機床智能體、機器人智能體等行業專用AI模組將提升2B收入占比,其對網絡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需求,將推動通信技術持續升級。此外,智能網聯車機、無人機機載終端、直連衛星移動終端等多元化形態,正催生通感融合、天空地互聯等新型應用。
標準與頻譜早布局
頻譜資源是6G發展的“地基”。與會專家提出,未來五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持續增長,核心城市頻譜需求大幅增加。2027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上,將確定6G關鍵頻譜資源。基于此,頻譜規劃與標準制定便成為6G發展關鍵支撐。
6G是5G的漸進式升級。斯寒介紹,GSMA倡導“兩步走”戰略,即先充分釋放5G潛力,筑牢網絡基礎,再通過AI原生網絡、非地面網絡等技術創新,實現供需協同躍升。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表示,6G發展是持續演進過程,第一版標準無需追求完美,需兼顧降本增效并預留迭代空間。他提出終端創新、通智融合、星地融合三大重點方向,呼吁全球協同攻關衛星網絡部署、頻率保障等短板,共建統一國際標準。
現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6G技術試驗成果及平臺能力提升計劃》。張云明透露,我國已形成超300項6G關鍵技術儲備,構建了“技術攻關、試驗驗證、迭代優化”三位一體研發體系,通過IMT-2030(6G)推進組匯聚國內外百余家單位協同創新,完成第一階段技術試驗。
截至2025年11月,中國6G專利申請量占全球40.3%。其中,北京已形成“1個總體組+1個實驗室+2個研發基地+2個產業基地”的協同格局,正全力打造6G創新發展先導區,為6G商用落地與產業升級筑牢基礎。
大會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30(6G)推進組共同主辦,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承辦。(記者 華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