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中芯國際在測試首款國產28納米DUV光刻機
2025-09-19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163
據多家行業媒體援引知情人士近日消息,中芯國際(SMIC)已開始對首款國產深紫外(DUV)光刻機進行評估和測試。
據悉,中芯國際正在測試的深紫外線(DUV)光刻機由上海初創公司宇量昇生產,采用浸沒式技術,類似于ASML所采用的技術。這臺國產的28納米(nm)DUV光刻機,可利用“多重曝光技術”生產7納米芯片,即在沒有EUV光刻機的情況下,通過多次光刻實現更精細線路圖案的折中方案。
光刻機被譽為半導體制造的“皇冠明珠”,其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芯片的制程工藝和性能。目前,最先進的極紫外(EUV)光刻機由荷蘭ASML公司壟斷,用于7納米及以下先進制程的生產。然而,對于更廣泛的成熟制程市場——包括28納米、40納米乃至部分14/12納米節點——深紫外(DUV)光刻機(主要指ArF干式和浸沒式光刻機)才是真正的“主力軍”。
這些成熟制程芯片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物聯網、消費電子、電源管理等領域,市場需求巨大且穩定。長期以來,中國在DUV光刻機領域也嚴重依賴進口,主要供應商同樣是ASML。盡管美國等國家的出口管制主要針對EUV和最先進的DUV設備,但對成熟制程設備的獲取也時常受到限制或延遲,給中國的芯片產能擴張帶來了不確定性。
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國際試用的這類設備也能被推向極限以生產5納米處理器,但良率會偏低,無法再進一步制造更先進的產品。不過,在美國出口管制政策下,即使用EUV光刻機多重曝光工藝良率低、成本高,但至少還有選擇。
目前尚不清楚該光刻機是否及何時能夠用于高端芯片的量產。但毫無疑問,成功研發并量產國產DUV光刻機,對于保障中國龐大的成熟制程芯片供應鏈安全、提升產業鏈韌性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責編:Jimmy.z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