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9個月IPO聚焦電動汽車及半導體,Top10含5家汽車及3家科創(chuàng)板公司
關鍵詞: 中國IPO 電動汽車IPO 半導體IPO IPO規(guī)模 股市監(jiān)管
中國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越來越集中在電動汽車和半導體等領域,中國將這些領域視為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領域。
盡管股價高企,但IPO的數量和規(guī)模卻遠低于近年來的峰值水平。據美國研究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9月,中國大陸的IPO總額為100億美元,同比上漲約70%,但較2022年同期峰值的630億美元下降了84%。今年至今的75宗上市案例,僅占2021年創(chuàng)紀錄的375宗的20%。
值得注意的是,上證綜指作為中國主要的股票指數,目前處于10年來的最高水平。通常情況下,股價上漲有助于企業(yè)籌集大量資金,進而推動上市數量增加。然而,IPO數量和籌資額仍然偏低,對此,瑞穗證券中國股票策略高級分析師Wang Shenshen表示,金融監(jiān)管部門正試圖通過限制市場股票數量來“防止股市崩盤”。
盡管監(jiān)管部門為某些行業(yè)在大陸市場通過IPO籌資提供了便利,但大型IPO項目以及對供需有影響的上市案例,尤其是非制造業(yè)領域的上市,似乎被引導至香港市場。
今年中國大陸IPO籌資額最高的企業(yè)中,不乏電動汽車及其他汽車相關公司。例如,黑龍江天有為電子于4月上市,該公司生產用于汽車儀表盤的液晶顯示屏,客戶包括比亞迪和長安汽車等眾多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價值Top 10 IPO中,包括黑龍江天有為電子在內的5家公司為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或其他汽車相關企業(yè)。
此外,半導體行業(yè)相關企業(yè)也受到重視。7月,芯片制造設備生產商屹唐半導體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chuàng)板上市,該市場專為高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設立,亦稱“STAR市場”。此前,寒武紀科技也在STAR市場上市。今年1月至9月,按價值計算的前十大IPO中有三宗在STAR市場上市。
預計前沿科技公司的上市活動將在大陸市場持續(xù)進行。人形機器人制造商優(yōu)必選科技計劃于年內向上海交易所提交IPO申請。由前英偉達員工領導的圖形處理單元制造商摩爾線程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通過了上海交易所上市委員會的審核,報道稱這一速度異常迅速。
電動汽車、半導體和機器人均為中國重點關注的行業(yè)。聚焦IPO并支持前沿科技企業(yè),也有助于提振整體股市。(校對/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