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集成電路測試板塊前三季度業績圖譜:誰在高質量增長?
關鍵詞: 集成電路測試 A股上市公司業績 大港股份 利揚芯片 偉測科技
受益于全球終端消費市場回暖、AI技術驅動新應用場景滲透率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景氣度顯著回升。工信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集成電路產量達3819億塊,同比增長8.6%。在此背景下,A股集成電路測試板塊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亮眼,呈現“營收穩步增長、利潤大幅提升”的良好態勢。
從整體業績來看,A股四家主要集成電路測試上市公司(偉測科技、利揚芯片、大港股份、華嶺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0.27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5.30億元同比增長32.48%;合計實現凈利潤2.38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0.7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15.65%。這一業績表現既得益于國內電子產品制造需求旺盛、5G、AI與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對芯片測試需求的拉動,也離不開國產芯片替代進程的加速推進,多重利好因素疊加,推動行業進入高景氣發展周期。

營收規模方面,四家公司呈現“頭部引領、梯隊分明”的格局。偉測科技作為行業龍頭,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83億元,不僅規模超過其他三家公司之和,46.22%的同比增速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充分體現出其在高端測試領域的技術優勢與市場競爭力。利揚芯片、華嶺股份、大港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43億元、2.31億元、2.7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均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其中利揚芯片在營收增速上表現突出,較后兩位企業形成明顯差距,顯示出其在細分領域的拓展成效;大港股份增速相對較慢,更多體現出穩健經營的特點。
從營收結構來看,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偉測科技的龍頭地位持續鞏固,這與行業“頭部企業向全流程綜合服務商邁進、中小型企業深耕細分領域”的發展趨勢高度契合。隨著高端芯片測試需求的增加,具備技術優勢與規模效應的頭部企業將獲得更多市場份額,行業分化格局有望進一步加劇。
盈利能力層面,四家公司表現呈現明顯差異,但整體盈利質量較去年同期有顯著改善。

偉測科技延續了高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02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0.6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26.41%,無論是盈利規模還是增長速度,均穩居行業首位,成為板塊內最具成長性的企業。其高盈利能力主要受益于AI領域測試需求井噴、智能駕駛滲透率持續提升、消費電子復蘇和技術升級帶來的先進封裝測試需求提升以及國產替代加速帶動本土測試需求的增加,且得益于公司前瞻性高端測試產能擴張策略、加大研發投入與高效運營,贏得了客戶認可,公司產能利用率不斷提升和高端產品占比不斷優化,推動了收入和凈利潤強勁、高質量增長。
其中第三季度業績尤為亮眼,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48億元,同比增長44.4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98.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9018萬元,同比增長86.20%。第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雙創公司單季度歷史新高,增長動力十足。第三季度為半導體行業傳統旺季,加之算力及汽車電子爆發增長驅動,公司提前布局的算力及汽車電子產能進入收獲期,斬獲頭部算力及智駕客戶訂單,使得公司營收增長迅猛。其中,汽車電子產品前三季度的營收較去年全年接近翻倍,算力類產品前三季度營收已超過去年全年2倍。同時,第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維持較滿狀態,高端產品增加使得公司毛利率迅速提升,綜合毛利率由第二季度的35.99%提升至44.59%,環比提升8.6個百分點。
大港股份盈利表現穩健,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0.64億元,同比增長55.79%,增速雖不及偉測科技,但勝在穩定性強,顯示出公司在傳統測試業務領域的扎實基礎與客戶粘性。公司集成電路產業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從事測試業務的全資子公司上海旻艾,上海旻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要得益于半導體行業的復蘇,尤其是高端芯片和高可靠性芯片測試需求的增加,車規級芯片的測試量及測試收入占比提高,大幅改善了產品結構與毛利額。同時,上海旻艾通過合理調配資源,實施精細化管理策略,挖潛增效,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進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
11月3號大港股份宣布全資子公司上海旻艾9000萬元增資艾科集成,有利于公司進一步聚焦測試主業,在集成電路測試領域客戶資源、技術積累、產能布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深化與核心客戶的戰略合作與綁定,加強在研發、產品、市場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進公司集成電路測試業務的增長,擴大公司在測試市場規模和競爭力,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利揚芯片的業績表現尤為值得關注,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75.47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虧損1219.86萬元成功扭虧為盈,凈利潤同比增幅達106.19%,充分體現出公司經營狀況的實質性改善。其中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59億元,同比上升23.2%;歸母凈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375萬元成功扭虧,實現歸母凈利潤782萬元;扣非歸母凈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402萬元成功扭虧,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85萬元。這一季度實現了單季度歷史新高的營業收入,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品類延續去年旺盛的需求和部分存量客戶終端需求好轉;另一方面,高算力、存儲、汽車電子、衛星通訊、SoC、特種芯片等新拓展客戶新產品陸續導入并實現量產測試。另外,隨著客戶不斷積累并實現量產,前期布局的產能逐漸釋放,晶圓磨切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華嶺股份是四家公司中唯一仍處于虧損狀態的企業,2025年前三季度虧損2867.27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虧損1518.43萬元進一步擴大,凈利潤同比降幅為88.83%。其中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7329萬元,同比上升20.7%;歸母凈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1236萬元變為虧損1515萬元,虧損額進一步擴大;扣非歸母凈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1441萬元變為虧損1575萬元,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行業分化在毛利率變化上同樣得到體現。偉測科技的毛利率從34.38%進一步提升至38.68%,維持了行業領先水平。大港股份的毛利率改善幅度最大,從9.52%提升至18.66%,經營效率提升明顯。利揚芯片毛利率小幅提升至26.02%。而華嶺股份是四家中唯一毛利率下滑的公司,從25.40%下降至17.60%,反映出其在成本控制或產品結構上面臨挑戰。
此外,一些前瞻性財務指標也預示著未來的競爭格局。合同負債(主要來自預收賬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已簽訂合同、已收款但尚未交付服務的金額,是觀察企業未來短期收入穩定性和業務活躍度的重要風向標。前三季度的合同負債數據,清晰地勾勒出四家測試公司在手訂單的巨大差異。

其中,大港股份的表現最為搶眼,其合同負債從上年同期的63.70萬元猛增至622.73萬元,實現了近九倍的爆發式增長。這一數據清晰地表明,公司在市場開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可能獲得了來自大客戶或重點項目的巨額預付款,為其未來幾個季度的營收增長奠定了極高的確定性,這也與其在凈利潤和毛利率上的優異表現相互印證。
此外,應收賬款數據則揭示了A股測試公司增長質量的分化。大港股份是唯一實現應收賬款下降的企業,結合其合同負債的暴增,展現出增長質量高、現金流健康的良性循環;而利揚芯片與偉測科技在營收擴張的同時,應收賬款顯著攀升,表明其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賒銷,帶來了潛在的回款與現金流壓力;華嶺股份則在虧損擴大、訂單減少的困境下,應收賬款反而增加,這進一步放大了其經營風險。這表明,在行業高景氣的背后,企業間的財務健康度與增長可持續性已呈現顯著差異,賒銷驅動的擴張模式其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展望未來,集成電路測試行業在國產替代與技術升級的雙輪驅動下,市場空間依然廣闊。然而,挑戰也與機遇并存。高端測試設備的國產化、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是行業必須攻克的課題。同時,消費類芯片測試的價格競爭加劇,也逼迫企業必須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未來,行業競爭格局將走向分層化與專業化:如偉測科技這樣的頭部企業將繼續向全流程、高可靠性的綜合服務商邁進;而其他公司則需在特定細分領域深耕,形成自身的差異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