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網民結構狀況分析:網民規模達11.23億(圖)
關鍵詞: 中國網民規模 互聯網普及率 數字基礎設施 智能終端 數字技術創新
中商情報網訊:截至202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較2024年12月增長1436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較2024年12月提升1.1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5 年上半年,我國以數字基建筑牢根基,數字經濟賦能發展,技術創新拓展應用,共同助力互聯網持續普惠民生。
一是數字基礎設施量質齊升,通信網絡協同發展。我國大力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普及,為互聯網的普及與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開展萬兆光網試點,有序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逐步走向部署應用。截至6月,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455萬個,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90%以上行政村實現5G網絡覆蓋。
二是促消費政策利好,智能終端帶動互聯網普及提升。在促消費政策帶動下,銀發經濟和綠色經濟快速發展,推動智能終端銷量增長,賦能互聯網進一步普及應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6月公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4年版)》,將進一步帶動智能養老設備產品的生產銷售,推動銀發群體深度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截至6月,我國老年群體互聯網普及率達52.0%。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3月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推動汽車、家電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化、智能化升級。“以舊換新”政策提升智能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家電的市場滲透率,推動了家庭互聯網的接入和使用。
三是數字技術掀起創新浪潮,人工智能應用引發廣泛關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拓展互聯網應用全新場景,相關應用產品不斷涌現,提升全民對創新科技的使用體驗。如DeepSeek、Kimi等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自動駕駛、個人辦公和生活助手等,進一步拓展了互聯網的應用范圍,推動互聯網應用從技術創新走向民生服務。智能硬件成為數字消費熱點領域,人工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快速提升,2025年我國AI手機市場出貨量預計達1.18億部,同比增長59.8%。搭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設備、家居設備正在形成消費新藍海,推動互聯網進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