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Q3業績再超預期,數據中心單季狂攬512億美元
關鍵詞: 英偉達 英偉達財報 數據中心業務 第四財季指引 政策影響
美東時間2025年11月19日盤后,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領域領軍企業英偉達(NVIDIA)公布2026財年第三財季財務報告。報告期內多項關鍵財務指標顯著優于市場預期,第四財季業績展望更是極大提振資本市場信心。財報發布后,英偉達股價盤后一度飆升逾6%,并帶動 AMD、臺積電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股價同步上揚。
營收利潤雙增長,盈利能力持續領先
第三財季,英偉達實現總營收570.1億美元,同比增幅達62%,不僅大幅超越市場預期的551.9億美元,更突破公司此前設定的業績指引區間上限。盈利端表現同樣出色,凈利潤達319億美元,同比增長65%,凈利率提升至55.9%。經調整后每股收益為1.30美元,較分析師預期的1.26美元高出3.1%,進一步鞏固了市場信心。
毛利率方面,本季度經調整毛利率為73.6%,雖同比微降1.4個百分點且略低于市場預期的73.7%,但較上一季度的72.7%已有回升,凸顯出產品結構優化對毛利水平的支撐作用。研發投入持續加大,本季度研發支出達 47.1億美元,同比增長39%,為公司技術迭代與產品創新提供堅實保障。
在股東回報方面,公司延續積極的分紅策略。第三財季,英偉達完成價值125億美元的股票回購,并支付股息2.43億美元。本財年前九個月,累計股票回購與分紅金額已達370億美元,剩余股票回購額度仍有622億美元。截至季末,公司賬面現金增至606億美元,環比增長174億美元,財務狀況保持穩健。
數據中心業務主導增長,多元業務展現韌性
數據中心業務依舊是英偉達的核心增長引擎。第三財季,該業務實現營收創紀錄的512億美元,同比增長66%,占總營收的89%,遠超市場預期的493.4億美元。其中,計算業務(GPU)貢獻營收430億美元,網絡業務貢獻82億美元,雙板塊協同驅動業務增長。
這一優異表現主要得益于Blackwell架構芯片的熱銷。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透露,“Blackwell系列芯片銷量遠超預期,所有云端GPU 產品均已售罄”,其中第二代產品Blackwell Ultra成為當前最暢銷的芯片系列。
傳統業務板塊同樣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游戲與AI PC業務實現營收43億美元,同比增長30%,雖略低于市場預期的44.2億美元,但隨著RTX50 系列產品更新換代以及AI PC市場的快速發展,業務增長基礎不斷夯實。
專業可視化業務表現超預期,實現營收7.6億美元,同比增長56%,遠超市場預期的6.128億美元,DGX Spark AI臺式機等新產品成功開拓了新的應用場景。
汽車與機器人業務實現營收5.92億美元,同比增長32%,雖略低于市場預期的6.216億美元,但Orin X芯片已成功進入三家新勢力車企供應鏈,智能駕駛芯片開始進入規模增長階段,為公司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第四財季指引超預期,大額訂單保障長期增長
財報公布的第四財季業績展望進一步激發了市場熱情。公司預計總營收將達到650億美元,上下浮動2%(即637億-663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的620億美元,預計同比增幅將超過65%。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經調整毛利率預計將達到75.0%(±50個基點),較本季度提升1.4個百分點,Blackwell架構芯片的溢價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在長期增長方面,公司管理層重申,2025-2026年訂單總額將達到5000 億美元,其中Blackwell與Rubin項目是重要支撐。
英偉達首席財務官克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透露,Rubin芯片預計將于2026年下半年進入量產爬坡階段。同時,公司正與OpenAI合作建設總功率超過10吉瓦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生態合作持續深化。克雷斯強調,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向加速計算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轉型將貢獻長期增長機遇的一半,而實體人工智能市場更蘊含數萬億美元的發展空間。
政策影響可控,技術壁壘構筑競爭優勢
當前,英偉達仍面臨外部政策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對華出口管制已對公司營收造成約25億美元的影響。公司通過推出H20特供版產品予以應對,但該產品近期在中國市場遭遇銷售困境。
有消息稱,由于其性能與國產芯片差距縮小以及安全方面的考量,H20產品出現價格大幅下滑甚至停產的傳聞。目前,公司計劃推出基于 Blackwell架構的B30A芯片作為替代,以維持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針對市場普遍關注的“AI 泡沫”問題,黃仁勛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未觀察到AI泡沫存在的跡象”,并強調訓練與推理領域的計算需求正呈指數級增長,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正不斷向更多行業和國家拓展,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責編:Lefeng.s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