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爭,邁出關鍵一步
關鍵詞: 中荷半導體爭端 安世半導體 荷蘭行政令 全球汽車供應鏈 聞泰科技

2025年11月18日與19日,一場牽動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的半導體爭端迎來關鍵一步。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有記者問:有關安世半導體問題,中國和荷蘭之間近期的磋商情況如何?對此,商務部回應道:11月18日和19日,中荷雙方政府部門在北京就安世半導體問題舉行了兩輪面對面磋商。在磋商中,中方再次強調,造成當前全球半導體產供鏈混亂的源頭和責任在荷方,敦促荷方切實采取實際行動,迅速且有效推動安世半導體問題早日解決,恢復全球半導體產供鏈的安全與穩定。荷方主動提出,暫停荷經濟大臣根據《貨物可用性法案》簽發的行政令。
中方對荷方主動暫停行政令表示歡迎,認為這是向妥善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但距離解決全球半導體產供鏈動蕩和混亂的根源“撤銷行政令”還有差距。
這場持續一個多月的安世之爭,根源本就在荷蘭,卻已成為全球汽車供應鏈的麻煩。
2025年9月底,一場由荷蘭發起的資本與司法“強取”,單方面點燃爭端。當前,荷蘭方面已主動暫停行政令,但19日晚間聞泰科技發布公告表示,2025年10月7日(荷蘭時間)企業法庭裁決依舊處于生效狀態,其效力并未受暫停的部長令任何影響,公司10月13日公告說明的企業法庭的所有緊急措施還在進行中,公司對安世的控制權仍然處于受限狀態,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荷蘭“強取閃電戰”何以撕碎全球汽車產業鏈
一場突襲,讓安世半導體,這家全球汽車芯片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瞬間成為地緣政治的角力點。 9月30日,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依據1952年《物資供應法》下達部長令,凍結安世半導體全球30個主體的資產、知識產權及業務調整權限,有效期一年。次日,公司三位外籍高管(首席法務官、首席財務官以及首席運營官)聯手向荷蘭企業法庭提交緊急請求,暫停聞泰董事長職務并托管股權。令人意外的是,法院未經庭審,便迅速暫停了中國籍CEO、聞泰科技創始人張學政的職務,并將聞泰所持安世股權強制托管于第三方。

真正的劇變在10月7日降臨。隨著法院裁決生效,聞泰科技持有的股權被強制第三方托管,CEO張學政也被暫停職務。更麻煩的一步是,企業法庭額外指派了一名擁有決定性投票權的外籍非執行董事。從高管提請到關鍵裁決落地,全程僅用七日,其速效精準,被業內視為一場“法律閃電戰”。
甚至,在荷蘭出手“奪權”前,美國商務部已率先修訂規則,憑借“穿透規則”將其出口管制效力覆蓋至安世半導體,為后續的連鎖反應埋下了關鍵伏筆。
10月13日,聞泰科技股票跌停的同時,發布聲明稱,荷蘭政府以莫須有的“國家安全”為由,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全球運營凍結,是基于地緣政治的過度干預。
一系列反制動作也在默契進行。
據安世半導體10月14日發布的公告,中國商務部已于10月4日發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特定成品組件及子組件。同在14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聲明,其中提到“我們反對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中國企業海外分支機構實施選擇性和歧視性限制的做法。”
十月底,安世半導體中國公開發聲,強調自身作為扎根中國的企業,始終依法合規獨立運營,并將客戶利益置于首位。聲明中指出,公司生產經營正有序推進,管理層與全體員工全力保障供應鏈穩定。中方同時指責荷蘭管理層無視其合法權益,散布不實信息,干擾正常經營,并表示將堅決依法維權。
就在荷蘭方面“天真”的強取控制權后,卻沒想到,全球汽車產業開始了“共同抗議”。大眾、寶馬、奔馳陸續承認斷供危機,大眾汽車公開表態,德國沃爾夫斯堡工廠一度瀕臨停工,寶馬和奔馳的新能源生產線也因缺芯陷入停滯。甚至一些車企考慮給員工放假。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直接發文警告,呼吁盡快解決關鍵芯片供應短缺問題,不然歐洲汽車產業可能會面臨停產。
然而,進入十一月,局面并未緩和。荷蘭安世半導體于5日發布一份無理聲明,澄清張學政并未復職,其投票權已移交獨立管理人,同時暫停向東莞工廠供貨,導致其70%產能受阻,進一步沖擊全球車規芯片供應鏈。雙方爭議的核心聚焦于兩點,一是管理層與股權管控,荷蘭方面依據法院裁決牢牢掌握著關鍵人事任免與投票權。二是運營沖突,荷方以財務問題為由中斷供貨,而中方而后也說明事實是荷蘭總部自身拖欠巨額貨款,中方自身實際庫存充足。并且早在11月1日,中國商務部已宣布,作為負責任大國,中方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歡迎遇到實際困難的企業及時與中方聯系。
正當控制權爭奪陷入僵局之際,轉折信號悄然出現。
卡雷曼斯當地時間13日表示,荷蘭政府代表團表示會在“下周初”來訪中國,尋求解決有關中國企業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公司的問題。
這場重要磋商最終于18日和19日在北京進行。隨后,荷蘭經濟事務部官網發布公告,部長卡瑞曼斯(Vincent Karremans)宣布,暫停此前針對安世半導體的相關干預措施。據環球網報道,其在社交媒體X上發聲明表示。“鑒于近期的事態發展,我認為現在是采取建設性步驟的正確時機。”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中方對荷方主動暫停行政令表示歡迎,認為這是向妥善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但距離解決全球半導體產供鏈動蕩和混亂的根源“撤銷行政令”還有差距。
當晚,聞泰科技發布公告說明:公司10月13日公告說明的企業法庭的所有緊急措施還在進行中,公司對安世的控制權仍然處于受限狀態。
命途多舛的安世
安世為何如此重要,成為了地緣政治下的“必爭之地”?
安世的芯片主要供于汽車剎車、車門、雨刷基礎功能,要知道全球40%車規級功率半導體都出自安世,其中小信號二極管、ESD保護器件全球市占率超40%,車規級Power MOS芯片位居全球第二。
荷蘭安世半導體曾于2025年10月26日單方面切斷了對安世東莞封裝測試工廠(ATGD)的晶圓供應,試圖以此扼住安世中國的命脈,迫使其屈服。
然而他們似乎遺忘了,正是中資將這家企業從瀕臨破產的邊緣挽救回來,更低估了安世中國在本土構建的完整產業鏈韌性。在11月2日的公告中,安世中國明確表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與在制品庫存,完全能夠穩定、持續地滿足客戶直至年底及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供應鏈安全可靠。為確保長期供應的韌性,公司已啟動多套應急預案,正加緊驗證新的晶圓產能,并對在短期內完成驗證、自明年起無縫銜接全部客戶需求充滿信心。
安世半導體的故事,最早始于荷蘭飛利浦的半導體標準產品部門,當時專注于分立器件、邏輯器件等基礎半導體領域。
2006年,飛利浦將其半導體業務獨立出來,重新命名為恩智浦(NXP)。
2015 年,恩智浦為收購飛思卡爾半導體,被迫剝離標準產品業務。2017 年,由北京建廣資產和智路資本組成的中資財團以 27.5 億美元完成收購,并將其更名為 “安世半導體”,這也意味著這家公司雖然將總部保留在荷蘭,但其實際控制方已是中資。

此后,聞泰科技正式登場。2019年至2020年間,聞泰科技通過一條清晰的資本路徑,以超330億元人民幣的代價,完成了對安世半導體的完全收購。
聞泰科技創始人張學政,這位如今身處風暴中心的靈魂人物,曾對這場收購流露出滿滿的自豪。在今年4月的哈佛大學中國論壇上,他動情地表示:“安世不僅擁有百年的歷史,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公司。”
并入聞泰后,安世半導體開啟了與中國本土產業鏈的深度聯動。聞泰將其中超七成的設計、制造與封測產能集聚于東莞,打通了上下游,在快速擴大產能的同時也夯實了供應鏈基礎。這一關鍵動作直接推動了安世在中國市場份額的迅速攀升,并最終登頂。
根據其官方披露信息,如今安世半導體年出貨量超過1100億顆器件,全球客戶終端超過2.5萬家,其中汽車行業客戶占比超過60%。
作為張學政口中的全球化公司,安世半導體的制造網絡已橫跨歐亞。晶圓制造工廠分布于德國漢堡與英國曼徹斯特,封裝測試基地則設在中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其研發與制造中心在歐洲各地雇傭了數千名員工,近五年來安世還為荷蘭貢獻了1.3億歐元的稅收。
縱觀安世半導體百年浮沉,從飛利浦遺珠到地緣博弈焦點,其命運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全球化浪潮下的暗涌與裂痕。今日之爭,雖暫得喘息,然“芯片雖小,天下安危系于方寸之間”。中方以《孫子兵法》中“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定力,通過出口豁免化解供應鏈危局,更以充足庫存與替代產能破局荷方斷供之困。此番博弈印證古訓:“利而誘之,亂而取之”的強權手段終難長久,唯有“以天下之利為利”的供應鏈韌性,方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