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與三星和解,三年OLED專利博弈落幕
京東方宣告其與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達成全球和解協議。至此,持續近三年的中韓面板行業巨頭專利紛爭正式終結。
日前,京東方(BOE)發布公告稱,其與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達成全球和解協議,至此,持續近三年的中韓面板行業巨頭專利紛爭正式終結。
此次和解涉及中美兩地共計14起訴訟案件的長期法律博弈,最終以雙方相互撤銷全部訴訟、簽署專利許可協議的方式落下帷幕,標志著全球OLED產業發展模式正從傳統的“零和博弈”向“競合共生”的新階段轉變。
2022年12月,三星顯示以專利侵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337調查程序,指控京東方侵犯其4項移動OLED技術專利。隨著爭議不斷升級,訴訟范圍持續擴大:三星顯示后續追加商業秘密侵權指控,聲稱京東方通過人才引進策略獲取其核心技術。作為回應,京東方于重慶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起8起反訴,并于2025年8月在美國啟動維權訴訟程序。
整個爭議過程中,屏下攝像頭等柔性OLED核心技術始終是雙方爭議焦點,同時案件背后亦顯現出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 美國眾議院曾以“國家安全”為由對ITC施加壓力,而2025年7月ITC 作出的商業秘密侵權初裁結果,一度可能導致京東方面臨長達14年8個月的美國市場準入禁令。
本次和解的核心內容是一項價值約1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48.54億元)的專利許可協議。此數額低于三星顯示最初提出的2萬億韓元訴求,高于京東方初始提議的5000億韓元報價。據行業信息披露,專利許可費用將按照京東方OLED面板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收取,這一機制使得三星顯示能夠從京東方服務蘋果、華為等高端客戶的產品出貨中獲取持續性收益。
作為在手機、電視等五大顯示領域均占據全球出貨量領先地位的企業,美國市場是京東方對接高端供應鏈的重要渠道。若遭受長期市場禁售,將直接影響其與核心客戶的合作關系。此次和解不僅有效規避了潛在市場風險,還節省了每年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訴訟成本,使得企業能夠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技術創新領域。三星顯示的妥協同樣基于現實利益考量。作為OLED技術領域的早期開拓者,盡管三星顯示在市場中仍保持優勢地位,但京東方的快速崛起已對其形成實質性競爭壓力。
顯示市場調研機構UbiResearch(優必銳咨詢)在近期發布的《超越移動(Beyond Mobile):IT OLED技術與產業分析》報告中指出,“全球IT用OLED出貨量將從2025年的2400萬臺增長至2029年的5300萬臺”。
該報告分析,包含OLED材質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在內的IT OLED出貨量,未來四年將進入結構性增長階段。
企業層面的出貨量展望也呈現顯著變化。三星顯示作為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顯示器用OLED面板的最大生產商,預計將穩定維持6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市場競爭格局正形成以LG顯示、EverDisplay、京東方、Visionox(維信諾)等企業緊隨其后的追趕態勢。
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則顯示,2025年二季度,三星顯示以37%的市場率穩居OLED面板市場第一,中國京東方以15%的市占率排名第二,如果加上維信諾(14%)、華星光電(9%),中國廠商的份額將達到38%。
目前,三星顯示投資約4萬億韓元用于研發的第8.6代OLED生產線將于今年晚些時候開始試生產,預計將于明年年中左右開始量產。而京東方、維信諾和TCL華星光電也都已投資8.6代OLED生產線,且京東方的量產時間還有望超越三星,成為全球首家啟動8.6代OLED產線量產的廠商。
京東方與三星顯示的和解協議,最直接的體現是顯著提升了供應鏈的穩定性。但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案例為中國科技企業的全球化維權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
正如知識產權領域專家所指出,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構建,根本上依賴于持續的研發投入。京東方憑借千億級研發積累贏得平等談判地位,充分證明在國際專利糾紛中,“主動維權”的策略與“技術儲備”的實力同等關鍵。而三星顯示從“訴訟對抗”轉向“許可合作”的轉變,也反映出技術領先企業在產業成熟階段的理性選擇 —— 相較于陷入無休止的法律糾紛,通過規則共享實現互利共贏更符合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