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罕見“三連發”,小米汽車顏值風波升級
從“顏值第一”到“安全前提”,一場持續發酵的輿論風波,迫使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一天內罕見連發多條微博,正面硬剛外界對小米汽車“重顏值輕安全”的質疑。
針對近期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小米汽車重顏值輕安全”的質疑,雷軍于11月16日連續發布多條微博,以“安全是基礎、安全是前提”為核心論點,進行全面、詳盡的回應和澄清,并指責部分言論屬于“斷章取義、歪曲抹黑”。
“好看第一位”的言論漩渦
這場輿論風波的導火索,是雷軍在2024年4月一次公開采訪中的一段發言。當時,雷軍在探討小米汽車(特指小米SU7)的產品設計理念時曾表示:“一輛車,好看是第一位的。”
這段言論在小米汽車上市后,被部分自媒體和網友重新解讀并放大,迅速演變為“小米汽車為了追求外觀設計而犧牲了安全標準”的質疑。在競爭激烈且對安全性極為敏感的汽車行業,這一指控無疑是致命的,給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和市場信任度帶來了巨大壓力。
雷軍的“三連擊”回應
面對質疑聲浪,雷軍選擇了一反常態的強硬姿態,在11月16日當天,他打破了日常的微博發布節奏,密集、連續地發布了多條內容,形成了一場針對質疑的“三連擊”。
雷軍首先回顧了小米SU7正式發布前,即2023年底至2024年初期間,他本人在微博上發布的幾篇關于汽車安全研發標準的舊文截圖。

2023年12月:提及“電池是電動車最核心,也是最貴的部件,小米采用了最嚴苛的安全標準。”
2024年1月:強調“小米汽車,安全高于一切。被動安全、主動安全、電池安全、隱私安全,四重保障,全面守護。”
雷軍明確指出:“這是小米SU7發布之前我發的微博,我談對安全的理解和SU7的研發標準。”其目的在于證明:對安全的重視并非事后補救,而是從項目立項之初就已確立的“零號標準”。

隨后,雷軍直指問題的核心,對“顏值第一”與“安全前提”是否矛盾的問題進行了公開辯駁。

“在去年4月的一次采訪中,我在談產品定義時說,‘一輛車,好看是第一位的’,這和‘安全是基礎、安全是前提’矛盾嗎? 還是在這次采訪,我談設計時候說輪轂最難設計,這有啥問題?”
他試圖拆解外界的邏輯謬誤:“好看”是產品經理在完成了安全這一基本要求后,在美學層面追求的最高目標,兩者之間是遞進關系,而非對立關系。
“安全是底線,是入場券;顏值是溢價,是競爭力。”雷軍的言外之意,清晰地將安全定位為不可動搖的基石。
面對網友“可惜很多人斷章取義啊,說小米汽車好看比安全重要”的評論,雷軍回復稱:“網上有不少人斷章取義、歪曲抹黑。” 他在多個互動回復中反復強調:“安全高于一切”,“安全是基礎,安全是前提”。

這種直截了當的措辭,是對質疑的澄清,也是對網絡“黑公關”和不負責任言論的直接反擊,顯示出小米方面維護品牌聲譽的堅決態度。
輿論戰背后的博弈
小米作為汽車行業的“新兵”,盡管在科技領域有著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但在傳統汽車工業積累的“安全”、“可靠”等核心維度上,更容易受到公眾和競爭對手的嚴苛審視。任何一個片面的言論,都可能被放大成為動搖消費者信心的“致命缺陷”。
一輛汽車的成功,涉及造型、性能、智能化、安全、成本等多個維度的平衡。雷軍最初的“好看第一位”,是從產品定義和市場差異化角度出發,強調其設計美學的重要性。
然而,在公眾認知中,一旦“好看”被放置在“第一位”,就極易被解讀為優先級排列,從而忽視了未被明說的前提條件(安全)。
在信息光速傳播的互聯網時代,企業對于負面輿論的回應速度和態度至關重要。雷軍選擇在周末以個人身份、用連續且高密度的微博“轟炸”,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清晰的聲音占據輿論中心,有效遏制了謠言的進一步發酵。
盡管雷軍的回應主要集中在社交媒體層面,但其對投資者和潛在消費者的影響不可低估。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品牌聲譽和用戶信任是估值的關鍵組成部分。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雷軍此次親自下場、連續澄清,是小米汽車在公關層面的一次必要“止血”和“信心重建”。在銷量爬坡的關鍵階段,確保“安全”這一基石不被動搖,對于保持用戶的購買意愿和品牌忠誠度至關重要。
雷軍的“安全高于一切”的強硬宣言,不僅是一次成功的公關危機處理,更是為小米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立下了一個明確的品牌安全錨點。
責編:Amy.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