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膠“隱形冠軍”恒坤新材上市在即 國產半導體材料突圍進行時
關鍵詞: 恒坤新材 半導體材料國產化 戰略轉型 研發攻堅 業績增長 IPO
在中國半導體產業自主化的浪潮中,一批“隱形冠軍”正悄然崛起。近日,廈門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坤新材”)在科創板的IPO注冊已獲生效,距離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僅一步之遙。這家來自廈門海滄區的企業,憑借近二十年的技術積累與戰略轉型,成功打破國外在高端光刻材料與前驅體材料領域的壟斷,成為國內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中的關鍵力量。
戰略轉型:從光電器件到高端材料的破局之路
恒坤新材的發展軌跡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演進同頻共振。公司成立于2004年,初期主營光電膜器件業務,在2014年行業競爭白熱化之際果斷轉型,將戰略重心轉向技術門檻更高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領域。

這一轉型并非一蹴而就的冒險,而是遵循“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穩健路徑。為快速切入市場,公司首先引入光刻材料、前驅體材料等產品線,通過與國內領先12英寸晶圓廠的深度合作完成技術磨合與市場驗證,至2017年已成功進入穩定供應體系。這種“先融入再突破”的策略,既規避了技術研發的盲目性,又為后續自主創新奠定了市場基礎。
2020年成為恒坤新材發展的分水嶺。經過六年技術消化與積累,公司自研產品相繼通過客戶驗證并實現批量銷售,正式邁入“自產化”新階段。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恒坤新材已躋身國內少數實現光刻材料與前驅體材料量產供貨的企業行列,在12英寸集成電路領域,其2023年度SOC與BARC產品銷售規模均登頂國產廠商榜首,在業內已具備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研發攻堅:在“卡脖子”領域撕開缺口
半導體材料被譽為“芯片的糧食”,而光刻材料更是其中的“高精尖”代表,長期被日美企業壟斷。恒坤新材的突圍,始于對研發投入的持續加碼與技術路線的精準布局。
據恒坤新材IPO上市招股書披露,2022-2024年間,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4274.36萬元、5366.27萬元、8860.85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28%、14.59%、16.17%,研發投入保持上升趨勢。
這種高強度投入換來了關鍵技術的密集突破。在光刻材料領域,公司已構建起從成熟到先進的完整產品矩陣:i-Line光刻膠、KrF光刻膠實現穩定銷售,ArF 光刻膠通過驗證并小規模出貨,其中技術難度最高的 ArF 浸沒式光刻膠的突破,標志著公司已躋身全球少數掌握該技術的企業行列。在前驅體材料領域,高純度TEOS產品成功打入核心客戶供應鏈,金屬基前驅體材料進入驗證流程,為未來增長開辟新賽道。
專利布局成為技術壁壘的重要支撐。截至招股書披露,公司已取得89項專利授權,其中36項為發明專利,這些知識產權如同護城河,守護著公司在高端材料領域的競爭優勢。更值得關注的是,恒坤新材多次承擔國家02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發改專項研究等國家級科研任務,在國產化“從0到1”的突破中扮演著國家隊角色。
增長密碼:國產替代浪潮中的業績爆發
在國產替代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恒坤新材的業績呈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2022-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3.22億元、3.68億元、5.48億元,凈利潤均穩定在9000萬元左右。尤為亮眼的是自產產品的爆發式增長:銷售收入從1.24億元躍升至3.4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從38.94%提升至63.77%,成為公司核心增長引擎。
細分產品的增長曲線更能反映市場突破的力度。作為晶圓制造光刻環節的核心材料,SOC產品三年間收入增長超兩倍,2024年銷售額達2.32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突破10%,成功實現對日產化學、信越化學等國際巨頭的替代。BARC產品自2021年實現銷售以來,連續三年保持超140%的同比增長,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滲透能力。

i-Line與KrF光刻膠的增長則更具戰略意義。這兩款2022年才實現銷售的產品,2024年銷售額已分別達715.19萬元和1352.31萬元,兩年間分別增長近7倍和30倍。考慮到當前KrF 光刻膠國產化率僅1%~2%、ArF光刻膠不足1%的行業現狀,這種增長速度不僅是企業自身的業績亮點,更是國產替代進程加速的生動注腳。
上市蓄力:攻堅國產化深水區的新起點
恒坤新材此次IPO擬募集的10.07億元資金,將全部投入“集成電路前驅體二期項目”和“集成電路用先進材料項目”,這標志著恒坤新材將向國產化更深水區發起沖擊。在前驅體領域,項目將提升高純度產品產能,填補金屬基前驅體國產化空白;在光刻材料領域,將加速KrF、ArF等高端產品的量產進程,進一步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
從行業發展趨勢看,此次募資擴產恰逢其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8年境內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市場規模將達2589.6億元,其中制造材料占比超70%,達1853.8億元。隨著3D NAND、先進DRAM等存儲芯片產能擴張,SOC等核心材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為恒坤新材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更重要的是,恒坤新材的發展已深度融入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生態突圍進程中。公司在光刻材料等關鍵領域的持續突破,正逐步成為產業鏈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目前,國內前十大晶圓廠中已有多家成為其客戶,這種深度綁定不僅保障了公司的訂單穩定性,更在產業鏈層面構建起國產化的協同效應。
總結
恒坤新材的IPO,既是對其過往二十年技術積累的認可,更是國產半導體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從光電器件制造商到高端光刻材料領軍者,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恒坤新材的轉型之路,印證了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升級的必然選擇。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已演變為產業鏈生態較量的今天,恒坤新材的突圍并非孤例。但在光刻膠這類技術壁壘極高的領域,每一步突破都意義非凡。隨著募投項目落地、新產品持續導入,這家來自廈門的“隱形冠軍”,有望在國產替代的浪潮中,為中國集成電路供應鏈安全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