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大漲280% 恒坤新材成功登陸科創板
關鍵詞: 恒坤新材 科創板上市 集成電路材料 國產替代 募資擴產
11月18日,恒坤新材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股票簡稱“恒坤新材”,股票代碼“688727”。其發行價為14.99元/股,發行市盈率71.42倍。截至發稿前,恒坤新材股價最高上漲280.32%至57.01元/股,總市值為256.2億元。

恒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12月,致力于光刻材料、前驅體材料等12英寸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填補多項國內空白,配合境內晶圓廠在突破128層以上3D NAND閃存芯片、18nm以下DRAM芯片以及14nm以下邏輯芯片等國外重點技術封鎖領域提供光刻材料技術解決方案。
其自產產品主要包括SOC、BARC、KrF光刻膠、i-Line光刻膠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驅體材料均已實現量產供貨,ArF浸沒式光刻膠已通過驗證并小規模銷售,主要應用于先進NAND、DRAM存儲芯片與90nm技術節點及以下邏輯芯片生產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積等工藝環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場研究統計,在12英寸集成電路領域,恒坤新材自產光刻材料銷售規模已排名境內同行前列,2023年,其SOC與BARC銷售規模均已排名境內市場國產廠商第一。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恒坤新材營收分別為3.22億元、3.68億元、5.48億元、2.94億元。其中,公司自產產品銷售收入1.24億元、1.91億元、3.44億元、2.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94%、52.72%、63.77%、86.68%,收入和占比逐年增長。
細分產品的增長曲線更能反映市場突破的力度。作為晶圓制造光刻環節的核心材料,SOC產品三年間收入增長超兩倍,2024年銷售額達2.32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突破10%,成功實現對日產化學、信越化學等國際巨頭的替代。BARC產品自2021年實現銷售以來,連續三年保持超140%的同比增長,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滲透能力。
i-Line與KrF光刻膠的增長則更具戰略意義。這兩款2022年才實現銷售的產品,2024年銷售額已分別達715.19萬元和1352.31萬元,兩年間分別增長近7倍和30倍??紤]到當前KrF 光刻膠國產化率僅1%~2%、ArF光刻膠不足1%的行業現狀,這種增長速度不僅是企業自身的業績亮點,更是國產替代進程加速的生動注腳。
恒坤新材此次IPO擬募集的10.07億元資金,將全部投入“集成電路前驅體二期項目”和“集成電路用先進材料項目”,這標志著恒坤新材將向國產化更深水區發起沖擊。在前驅體領域,項目將提升高純度產品產能,填補金屬基前驅體國產化空白;在光刻材料領域,將加速KrF、ArF等高端產品的量產進程,進一步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
從行業發展趨勢看,此次募資擴產恰逢其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8年境內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市場規模將達2589.6億元,其中制造材料占比超70%,達1853.8億元。隨著3D NAND、先進DRAM等存儲芯片產能擴張,SOC等核心材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為恒坤新材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更重要的是,恒坤新材的發展已深度融入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生態突圍進程中。公司在光刻材料等關鍵領域的持續突破,正逐步成為產業鏈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目前,國內前十大晶圓廠中已有多家成為其客戶,這種深度綁定不僅保障了公司的訂單穩定性,更在產業鏈層面構建起國產化的協同效應。